MIKE +
在合流制管网污染模拟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比例不断提高,但是排水系统雨天溢流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水体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溢流污染的有效控制,对改善水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有着重要作用。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的治理涉及了解现状、制定规划、优化设计、施工管理和长期维护等阶段。在复杂的治理过程中,数学模型可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下面,小编将采用DHI MIKE+模型为大家展示数学模型在合流制管网污染模拟中的具体使用过程及效果。
研究区域如下所示:该区域存在雨污混接现象,有一根截污干管,同时沿线有多个溢流口。污水来源复杂多变,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表面径流。本例以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径流污水为例,介绍如何在MIKE+中添加不同来源的水量及水质。
添加居民及工业用水边界:
保证水动力模型结果没问题之后,添加水质模块。污染物种类为COD。
污染物来源按照水动力边界可分为三类:雨水带来的污染物、居民污水带来的污染物及工业污水带来的污染物。假定雨水带来的COD浓度为50mg/l,居民污水带来的COD浓度为60mg/l,工业污水带来的COD浓度为100mg/l。
依次添加三种来源污染物的水质边界:
运行水质模型并查看结果。
以上就是MIKE+模型计算不同水质来源的全过程,因篇幅有限,对于具体的操作细节不便详细展示。根据上述基本操作,还可以延伸出只考虑旱季污染、考虑降雨但不考虑地表径流污染、考虑径流污染但不考虑污水污染等不同研究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联系小编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