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溢油包括海洋溢油和河流溢油。海洋溢油通常指海上船舶碰撞、触礁或浪损使货轮燃料油泄漏或者钻井平台事故造成海洋污染的海上事故。突发性的溢油事件具有性质复杂、发生突然、危害严重、处理处置困难等特性,不但给当地渔业、水产养殖业、旅游业等造成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海洋以及海岸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对海洋生态的重视、以及墨西哥湾溢油事件等一系列特大溢油事故的发生,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溢油政策法规及紧急预案,多数环评项目中需要对溢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与此同时,由于海洋溢油事故的影响较大,内陆河流溢油事故的发生和防范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内河溢油污染大多来自船舶事故或者输油管道破裂,但由于淡水资源的宝贵性,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则饮用水资源和内河生态、河岸生态将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对于一些珍稀生物,如濒临灭绝的中华鲟、达氏鲟等,如果发生大面积溢油,将使这些动物“一去不复返”。因此,对于河道窄长、流速变化较快的内陆河流发生的溢油事故进行比较准确的数学建模,分析并预测其扩散方向、位置,提前针对重点关注区域做出预防措施,将成为河道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的基础。 DHI自主开发的MIKE 21 OS (Oilspill)模块,将各种石油产品分为不同比例的轻组分(具有挥发性)、重组分(不具有挥发性),沥青和石蜡组分(保守物质),采用拉格朗日随机粒子法,计算石油类物质在水面(包括水中)发生的扩散、蒸发、乳化、溶解、光化学氧化、生物降解等一系列过程,可以用来模拟溢油事故一旦发生,石油类物质在水动力、波浪作用下的漂移过程,并可加入围油栏、分散剂等治理方式,用于对溢油事故的处理预案进行预测和决策支持。 |